暑期来临,各地生态“文旅经济”持续“走热”,丽水税务部门乘势而动,聚焦文旅产业发展诉求,高效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优化纳税服务举措,护航夏日消费市场,助力文旅产业“热辣滚烫”。
税惠赋能 乡村旅游“爆火出圈”
走进浙西南高峰百山祖,感受百万年前肆意流淌的风;漫步景宁畲族凤凰古城里,触摸少数民族的古朴韵味;穿梭在灯影绰绰的“古堰画乡”,碰撞出渔舟唱晚的点点星光……当暑期游、亲子游、毕业游遇上丽水乡村的好山好水好风光,税惠的帮扶更添一抹人文和烟火气。
遂昌茶竹岭村地处高海拔,拥有水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势,近几年,该村借力山海协作,不断深化农文旅融合,民宿数量从起初的4家扩建至现在的20家,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收入也从最初的3.5万元的年收益到现在的近150万元。
为帮助文旅商户及时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丽水税务部门依托三级社会化税费服务网格体系,搭建“便民服务流动E站”,组建“税护乡村”服务团队,与纳税人面对面宣传税收政策、手把手进行涉税辅导、一对一解决涉税诉求,为民宿、农旅等产业减负赋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相隔100公里的云和梯田景区,让纳税人“足不出户”解决个性化办税难题的好戏码正在上演。“税务部门送来的‘阵阵凉风’,也吹到了我们民宿。上半年,我们享受到了2万余元的税费减免。随着暑假的到来,生意更加红火,常常抽不出身。税务干部介绍的税企沟通群、纳税人学堂等线上咨询方式,极大地减少我们在高温下出门办理业务的麻烦。”云和县寻梅驿站民宿负责人梅显平表示。
精准帮扶 避暑产业“热力十足”
当都市被盛夏酷暑包围,“清凉”二字便成了稀缺的奢侈品,“山中避暑”,随之成为最热门的旅游之选。翻开地图,丽水境内90%以上的面积是山地,森林覆盖率达81.7%,独特的气候环境吸引不少游客前来纳凉。
在缙云,谈起“避暑”,第一时间想到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5℃的大洋。借着避暑旅游的势头,大洋的旅游景点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000人次。“去年企业享受增值税减免等税收优惠近3万元,我们刚好将这笔资金用在民宿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中。”浙江十里青山森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俞鑫表示。
在松阳,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认证的优质观星地大毛岘背,陆续配套了星空博物馆、度假酒店、露营基地等设施,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税务部门了解到企业经营初期的勤杂工均是附近的村民,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后,主动对接,上门辅导,讲解日常开票、报税等基础涉税知识。
避暑经济的“凉资源”变身“热经济”,离不开税务部门精准对接的“实红利”。丽水税务部门依托大数据开展“政策找人”,从减负担、助创业、优服务三个方面制定个性化“政策指引”,让避暑经济不断活起来、火起来。
服务添力 街边烟火乘“夏”而上
夜幕降临,气温逐渐下降,夜市人潮涌动,拥挤的人群和鼎沸的叫卖声,有力激活了消费市场“一池春水”。对于白天的炎炎烈日来说,夜间出游、夜间消费才是更符合夏日的消费方式。
有人曾这样评价秀山小区步行街:“这里能吃遍全中国的味道”。贵州烤鱼、广式烧鹅、河南烩面、四川排档……丽水经开区企业极大的用工需求吸引了不少外省人员来此务工。与此同时,带着家乡味道的手艺人,在这里为老乡们打造了一个“聚集地”。当地税务部门借此契机支起了“税费知识小摊”,为往来的商户、群众讲解社保、个税等日常税费知识。一口美食、一张传单、一份关怀,税务陪伴式的服务点亮了这些“异乡人”内心深处对于新家乡的归属感。
另一边,位于庆元孔庙广场的“税惠点亮夜间经济”活动现场人头攒动,趣味问答游戏、有奖竞猜等让税收政策宣传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摊主的积极参与。“没想到摆摊的同时也能学到税收政策。”冰粉摊主刘女士在答题通关后开心地说道。
“夜经济”一头连着居民生活、消费延伸,一头连着商业复苏、经济发展。下一步,丽水税务部门将紧盯“夜经济”市场主体税费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税费服务举措,帮助商户规避涉税风险点,以贴心的税费服务为“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