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肥;菊花开,闻蟹来。现在,兰江蟹黄饱满、脂膏丰盈,正是品尝的最佳时刻。兰溪市税务局坚持以税惠农、以税助农,在税惠政策落实和便民办税服务上持续发力,支持本地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展现“税”力量。
“面对面”促稻蟹共养好“丰”景
金秋十月,走进兰溪梦远家庭农场的稻田里,微风吹过带来阵阵稻香,金黄饱满的稻穗如害羞的姑娘一般沉沉地低垂着头。用手拨开稻秆,不时可见兰江蟹挥舞着钳子贴着稻根儿爬行,一幅“稻香蟹肥”的生态美景映入眼帘。
“你看这些螃蟹都有拳头大了,差不多有3两重了!”梦远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范根良从稻田里拉起蟹笼倒入水桶,一只只体型健硕的兰江蟹从笼里跑了出来。范根良介绍说,今年农场采用“稻蟹共养”模式种植面积达240亩,稻蟹共生的生态种植养殖方式,稻为蟹遮阴避害,蟹为稻松土施肥,两者互补不仅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还能提高水稻和螃蟹的品质。“一水两养、一地双收”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让范根良的螃蟹供不应求,亩均产值可超万元,大大提高了综合收益。
范根良虽然会种水稻养螃蟹,但是纳税申报可难倒了他。兰溪市税务局组建青年党员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教范根良这样的农户纳税申报,讲解农产品、小微企业等税费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办税疑难问题。“税务部门便捷的服务,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搞养殖、繁育!”范根良高兴地说。
“屏对屏”助科技护蟹新业态
今年夏天连续高温,对兰江蟹的脱壳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上市晚、成活率低困扰着养蟹人。但兰溪市鸿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00后”养蟹人孙崇康有着自己的一套养蟹经,“水质和水草是护蟹的‘秘诀’,我们建立了机埠和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种植多种水草净化水质,为蟹构建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来战胜高温。”
此外,鸿鹏生态农业还引进了数字化水体监测设备,在手机App上就可以实时查看溶氧值、氨氮量、pH值、水温等指标,联动微孔底增氧设施及时增氧,还实现了无人机投饵,科技为螃蟹养殖增添了不少助力。孙崇康拿着手中挥舞着大钳的兰江蟹说,“今年,蟹塘预计亩产350斤,产值可达千万元。”
随着出货量的增加,发票使用量和开票金额也跟着上去了,兰溪市税务局第一时间远程辅导线上申请发票调增、额度调整的具体操作,“没过几分钟就审批好了,效率真的是高,办税一点都不耽误我们收蟹。”孙崇康称赞道。该局持续推广“智能交互、办问协同、全程互动”服务模式,可视化远程指导纳税人办理业务,“屏对屏”助力农户“足不出户”可快速办理涉税业务。
“点对点”绘产业振兴共富图
晨光熹微,兰溪市永昌街道童山村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兰溪市李渔家兰江蟹专业合作社的蟹农们正抢抓时机忙着拉网捕捞,一只只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的兰江蟹随着蟹笼被拉出水面。捕捞上来的兰江蟹立刻被收网、称重、打包、装箱,被送往全国各地食客们的餐桌。
“我们的螃蟹上市第一天就已售卖100多斤。”李渔家兰江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童建丰说。去年开始,北京、内蒙古、广东等地的“老饕”也被兰江蟹圈了粉,为了打响兰江蟹的品牌,扩大养殖规模,童建丰组建了李渔家兰江蟹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养殖户”机制,辐射吸纳养殖户80户,将辖区养殖户打造成“兰江蟹共同体”,破解了养殖户单打独斗、品质参差的难题。“我们的兰江蟹不仅品质产量更稳定了,卖价也更好了,还能享受国家的税费好政策。”童建丰说道。
为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兰溪市税务局密切关注涉农企业诉求,“点对点”地推送税费优惠政策清单,帮助涉农企业识别和规避涉税风险,助力特色农产品品牌实力出圈。同时,在全市16个乡镇设立373家“微税点”,服务触角延伸至村,方便涉农企业税费服务就近办、自助办、多点办,打通税费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