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圣故里,康养衢江。衢州市衢江区中医药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中医药资源。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税务局立足山区生态资源禀赋,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强化全产业链服务,以税力量推动传统中医药产业大放异彩。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解决发展烦恼
板下种植,板上发电。时值盛夏,在浙江广胜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光伏生态农业发展基地内,千亩光伏板在晴日中闪耀着蓝色的光泽,光伏板下中药材三叶青长势喜人,药农们头戴草帽忙着除草灌溉,一派热闹景象。
“我们的农光互补项目总投资5.1亿元,年产值约5500万元。企业成立至今,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每次都能得到政府部门科学的指引和帮助。”负责人朱志光不禁感慨。
为推动中药材产业规范发展,衢江区税务局依托税务网格机制,结合“组团联村+组团联企”服务模式,对全区21个中药材种植乡镇开展走访调研,全面摸清种植规模、种植模式、专业人才引进等情况。同时,编制《中药材企业调研问题清单》,收录中药材主产区域分布图和产销大户基本信息,针对个别税收政策与企业经营模式不配套等问题,开展全流程跟踪辅导,着力解决产业涉税制约瓶颈和难题。
“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我们解决了中药材无烟草木灰烧制方法试验项目人员不足、专利申请困难等困难,实现了套种采收三叶青鲜品60余吨,为农户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有力带动了周边农村地区发展。”朱志光介绍道。
活血通脉,“科技兴药”赋能产业升级
衢江区湖南镇地处乌溪江流域,拥有“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独特优势,适宜的气候温度、空气湿度、土壤酸碱度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铁皮石斛、黄精、白及等20多种道地中药材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
“中药老树要想萌发新芽,守正创新是必由之路。”衢州益年堂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卜银霞说道。近年来,益年堂聚焦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在湖南镇打造“百草园”共富工坊,加强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成功研发上市白及本草古皂、代代花精油、黄精陈皮茶等延伸产品,不断提升中医药产品附加值。
科技创新,重在要素支撑。衢江区税务局紧跟产业升级需求,联合区科技局,对中药材研发项目进行专项辅导,在研发费用辅助账簿设置、企业所得税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等方面给予税收支持,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去年,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近140万元。”卜银霞介绍,“资金宽裕后,我们投入了更大的精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组织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1500余人次,让更多的药农牢牢握住致富的‘金钥匙’。”
养元生津,“药香四溢”点燃共富引擎
林下育药材,“黄金”遍地生。依托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中药材特色产业,衢江区走出了一条以中药材为主导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创新推出中医药研学、中医药养生等特色项目,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医药研学项目推出后,每逢节假日就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山庄体验农事、普及中药材知识。人气足了,我们的收入也高了。”衢州市衢江区清风居休闲山庄负责人张海燕欣喜地表示。
随着产业融合的规模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大山深处办起了富有中药特色的农家乐和民宿。为了解决部分山区农户办理涉税事项交通不便等客观问题,衢江区税务局依托1个税语工作室、22个便民服务站、88个农商行服务网点,集中优势力量选派业务骨干开展党建合作、基层锻炼,不断推动服务下沉,形成了“区、乡、村”三级一体的服务效能体系,实现“网点有半径,服务零距离”。
“开票申报掌上就能办,‘家门口’的税务便民圈为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张海燕点赞道。眼下,她所经营的山庄正计划开发森林康养项目,谈及未来的发展,她充满了信心。
振兴有“方”,产业为“药”。衢江区税务局将继续探索税收服务共同富裕发展模式,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针圣故里铺就“药香四溢”的共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