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振兴千村万落 税收助力浙江山区26县跑出发展加速度 关键词
振兴千村万落 税收助力浙江山区26县跑出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3-11-30  18:35 来源:浙江在线 字号:[]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浙江在线11月30日讯(通讯员 汤晟 吕之琛 钱晶)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曾提出:“‘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块状特色,是我省经济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也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牢记嘱托践使命,城乡携手谋发展。2022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合作协议》,强调税收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智。一年来,浙江省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强化惠农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为推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税惠护航,打造“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全力支持和发展制造业,是山区26县补齐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

温州苍南是印刷产业大县,作为浙江省首个“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GM2D)示范区县域先行试点,当地企业普遍选择加大研发投入,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给予了企业很大支持。码尚科技总经理张爱丽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14万余元。”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让企业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国家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决心,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加大创新研发的投入。当前,企业正以智能化车间改造为起点,持续加强同科研院校的合作关系,目前已经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

同样作为山区26县之一,丽水缙云也充分把握制造业发展机遇。今年5月,缙云捧得全省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迎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当地企业积极转型,为建设“制造之城”蓄力添薪。

浙江锯力煌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先进制造业企业代表,其先后打造出世界级智能无人黑灯产线及AI全智能锯切系统,率先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从制造到智造,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和大量资金投入。今年我们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 58 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204 万元,这笔资金将投入研发生产和人才梯队建设。”企业负责人李斌胜表示。

新业态赋予了山区县新机遇。近年来,三门县抓住新能源产业风口,正向建设“浙东新能源城”阔步迈进。猫头山半岛的中核汇能三门200兆瓦滩涂光伏项目现场,上万根承受14级风力、单根超2吨的光伏管桩牢牢插入海底,37万块光伏面板齐晒“日光浴”,运行后将为浙江省贡献超8%的发电量。

自2018年并网商运,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已累计安全发电超800亿千瓦时,每期项目每年可贡献减排二氧化碳1500万吨。“近两年,公司享受各类税费优惠金额超亿元,为我们的项目平稳度过建设期提供了重要保障。”三门核电的财务人员何瑞萍表示。

税惠深耕,培植“一乡一特”新型农业

走进武义县白姆乡的寿仙谷有机国药基地,灵芝“住”进了全自动化智能大棚,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光照强度、大气和土壤的温湿度等数据。“有了智慧大棚,我们通过手机就可以下达指令达到中药材的最佳生长环境。”寿仙谷有机国药基地负责人朱卫东介绍,通过数字赋能后,该基地铁皮石斛、灵芝等中药材每年的产量将有30%左右的提升。

“今年,我们预计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570余万元。优质的税收服务让我们以最快速度享受到税费红利,让企业有更多资金和精力投身技术创新。”朱卫东说。

三门县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也是全国最大的青蟹人工养殖区,被誉为“中国青蟹之乡”。在海润街道涛头村,养殖户陈华法在当地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引进绿色生态科学养殖方法,在自家承包的40多亩养殖塘里设置海水光合细菌规模化培养系统吸收水中有害物质,并种植水生植物海马齿吸收氮磷元素,实现了从粗放型向生态集约型转变。“通过生态养殖方法,既实现了水质可控,又能获得经济效应,今年我家的小海鲜收入预计能超100万元。”陈华法表示。

据悉,为更好助力新农业发展,当地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对个体养殖户、小海鲜经销企业等纳税人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同时,梳理12366热线纳税人高频咨询问题,推出“小海税便聊”直播课堂,点面结合提高政策知晓度,赋能农业新发展。

在誉为“浙江的番茄王国”的苍南县,番茄种植面积已达3.52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从业人员约7000人,在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当地推出“稻菜轮作”设施大棚结构与冬季温湿度环境整体提升方案,预计推广区域每年亩均增收1000元。“农业部门给我们带来设施改进建议,税务部门指导我们办理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减免业务,为我们释放了30余万元的现金流,让我们有足够资金购买种子、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为后续的丰收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浙江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忠何表示。

“新农人”不断探索智慧农业发展路径,税收服务一路同行。

在永嘉,税务部门同步推进征纳沟通平台消息提醒和“嘉税通”智税中心政策解答,远程可视化办税辅导与“云课堂”线上培训持续发力,以“分户服务、即时互联”“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的宣传辅导方式,高效助推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细。

“我们计划线上升级鸡场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线下打造稻鱼混养四季梯田景观。”浙江皇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谷寻伟表示,“税务部门第一时间推送最新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创业底气更足。”

税惠赋能,描绘“一村一品”文旅画卷

近年来,回归田园、赏花拾趣、野餐露营、民宿小憩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新宠”,自然宜居的小县城也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借着旅游业加速回暖的春风,一幅承载着诗与远方的文旅画卷在浙江山区26县徐徐展开。

在衢州开化,长虹乡真子坑村高田坑自然村的暗夜公园露营基地作为华东地区最佳观星地,吸引众多观星爱好者前来。当地税务部门作为真子坑村的联系单位,从项目伊始就成立了“重大项目服务组”,专门负责对接暗夜公园露营基地建设,通过“一企一策”精准对接,确保税费优惠落到实处。

“税务部门从项目开始到建成,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真子坑村书记江国兴感慨到,“不仅向我们详细讲解了涉及到的税费优惠政策,还在建设方案上提供了新思路。”

坐落于青田考坑古村的“曼山居”民宿是一家集500年历史沧桑与当代艺术相融的度假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并带动村民修缮乡村古屋、活化古村落。从闲置民居到增收金居,在绿水青山下,乡村成了休闲养生的向往之地,农房成了投资创业的优质资源。

“最初是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项目运营后,税务部门第一时间送来新办企业涉税注意事项和税费优惠政策,让我们企业顺利‘安家落地’。”丽水青田考坑曼山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希云是来自上海的创业者,他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民宿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乡土与摩登的多元碰撞,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好山好水好风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益于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民族底蕴,位于丽水的云和梯田也是游客密集。今年以来,景区接待量已超过五百万人次。

当地税务部门根据景区地理位置、特色产业、经营情况,在梯田景区、云和湖仙宫景区建立“绿色办税圈”,帮助企业探索服务升级、节能减排等绿色发展路径,以“店小二”式服务为云和梯田旅游发展注入“税力量”。

“360多万元的退税款来得及时,缓解了公司现金流紧张的压力。”谈到税务部门的政策和服务,云和梯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斌的眼中多了一丝暖意,“我们接下来打算用这笔钱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浙江在线 2023-11-30 通讯员 汤晟 吕之琛 钱晶)

转载链接:https://cs.zjol.com.cn/kzl/202311/t20231130_26481614.s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