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区税务局结合海岛独有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开展服务“下沉”、政策“上门”行动,以“税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端上“金饭碗”、走好“共富路”。
以税兴农,“大黄鱼”游向“共富海”
温州人的饭桌上,鲜美的大黄鱼是首选“硬菜”。好菜需好料,位于“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洞头的温州霖宝沣水产有限公司正是培育大黄鱼的行家里手。
近年来,温州霖宝沣水产有限公司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加强产研合作,开展苗种选育与良种扩繁、专用饲料开发等研究,建立了育繁推一体化的养殖生态链。“有了技术支持,去年我们在研究所创新基地成功培育出100万余尾平均体长约3.0cm的岱衢族大黄鱼苗,其在体色、体形、风味和市场价格等方面相较其他养殖群体颇具优势。”回想起培育过程,负责人林先生又激动又感慨,“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助力。去年仅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这一项政策就为我们减免了超14万元税款。实打实的政策红利让我们在农业研发方面更能‘放开手脚’。”
为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走得更顺、更远,洞头税务部门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围绕“一条鱼”产业链全周期开展个性化“税管家”服务,线下组建“海霞税青”服务队进行实地走访问需,线上通过征纳互动服务实现政策条例精准“云闪送”,帮助企业厘清政策难点、办理堵点,为做大做强“大黄鱼”文章贡献税力量。
以税助农,“老渔村”变身“新地标”
地处温州洞头的东岙村乘国家蓝色海湾整治东风,借文化资源优势,探索打造“旅游乡村+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入选全省“首批金3A级景区村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用心用情擦亮洞头区乡村文旅融合的金色名片。
“这几年,村子越来越美,大家开民宿、做渔家乐,生意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提到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欣喜不已。据统计,东岙村的渔家乐、民宿从原来的16家增至105家,直接带动村民就业人数700多人,户均年收入达20万元。
从老旧渔村到新兴旅游景点,从‘门外汉’到“小店老板”,渔村变好的同时涉税事项办理需求也随之增加。当地税务部门不断延伸基层服务触角,在全区9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家门口的税驿站”,搭建“下沉式”办税网格,实现智慧办税缴费全域覆盖,同时针对渔村发展推出税务登记到纳税申报‘一条龙’服务,全力助推乡村文旅相关产业链向好发展。
以税惠农,“小工坊”带来“大奔头”
走进洞头区“霓屿霞光·共富工坊”,不少家庭妇女和中老年村民正专心致志地做着来件组装、包装等来料加工业务。“我们这里随做随走,时间比较自由,能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因此吸纳了很多周边的老人和妇女。税务部门很关心我们共富工坊的情况,定期上门提供涉税辅导,这让我们感到很温暖。”霞光·共富工坊负责人叶女士说道。
为助力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洞头税务部门以“共富工坊”为切口,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联合区市监、人社、医保等部门以“茶话会”“摆摊宣传”“送策到家”等多种形式为海岛群众普及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等政策,辅导群众掌握线上开票、缴纳医保社保等基础涉税业务,实现“掌上办税”,帮助村民解决后顾之忧。
现今,霞光共富工坊面积已从最初的30平方米扩充到现在的1100平方米,人数也从最初仅3、5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在吸纳周边群众开展来料加工作业的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周边街道的在家群众,每月可为群众增收近3000元,荣获省级“巾帼共富工坊”称号。叶女士对未来充满希望:“下一步,我想增加一些自动化生产机器设备,提升产品附加值,接更多单子,带动更多村民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