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智能仿生手,让失去手部功能的残障人士能够使用筷子、演奏钢琴。
这一“黑科技”来自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6年前,强脑科技的初创团队从美国波士顿来到杭州创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
强脑科技不是个例,杭州正成为许多“外来客”的创业、就业热土。日前披露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排行中,杭州连续第14年入选,排名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第三。
为何外籍人才喜爱来杭州创业、就业?日益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重要因素。近日,又一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12366税越多语种咨询杭州服务站上线。
14种外语专业服务跨境经营主体
据介绍,服务站依托税务门户网站、公众号,为涉外企业和个人提供英、法、德、日、俄、阿、土、西、葡、越、意、韩、捷、波等14种外语的税费咨询和宣传服务。
“我们公司内部是懂税务的不会外语,会外语的又不懂税务,杭州税务推出的多语种服务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强脑科技财务负责人说。“用母语解决专业涉税问题”,服务站着力解决语言多样性和涉税咨询的专业性问题,为外籍人才在杭的工作生活提供易触达、好理解的合规保障。
服务站上线运行10个工作日,累计访问量1549次,已收到29条留言咨询及14条实时咨询。“我的签证12月到期,之后不再回中国了,请问在离境前,我的个人所得税需要进行处理吗?”来自瑞士的Joerg Frey用德语在服务站留言咨询个税汇算清缴问题。收到留言后,一支70余人的多语种专业人才团队按照“翻译—解答—反馈”路径进行处理,不到2天,Joerg Frey就收到了回复。
目前,服务站与浙江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合作,已实现英语咨询实时回复,其他语种咨询1-2天内回复。
涉外税讯指南一站式集成
除了多语种咨询服务,服务站还集成了“热点聚焦、政策速递、服务指引”三大栏目,提供最新最热的涉外税费政策解读和操作指南。
来自日本的Oshima女士近年来往返于神户和杭州两地工作,在浏览了服务站上关于中日两国社保费互免政策的解读后,她表示,服务站针对受雇于中国企业和外方企业的不同情况做了个性化解读,很实用。她还建议,可以面向受雇于中国企业工作的外国人定向开展这项政策的宣传,让好政策被更多企业和个人知晓。
秉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服务站还将引入先进技术,拓展多语种服务,上线智能检索等功能,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政策研讨,将服务站打造成为“走出去”“引进来”主体交流中外涉税知识的平台。
持续优化的跨境税费服务助建国际化的杭州
一组数据道出了日渐国际化的杭州对跨境税费服务的需求:杭州是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有2万余户的备案出口企业,正常经营状态外资企业11000 余户,“走出去”企业1000余户。
杭州“走出去”“引进来”企业多、跨境交易量大且发展快的现状,让服务站的上线显得尤为及时。不仅如此,一大批跨境税费服务优化举措正“在路上”:落地全省首个“国际税收协定”和“双边社保互免协定”的“双协定”政策,为跨境企业和人员提供增值化服务;旨在为外籍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的“AI Hangzhou”应用已上线“社保费缴纳”板块,让在杭外籍人士充分享受便捷化涉税数字服务;首个离境退税“便捷支付”智能终端即将投用,进一步提速来杭旅游的境外游客离境退税效率。
杭州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以服务站上线为起点,优化一站式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服务半径,提供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的跨境涉税服务,推动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