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园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约310万元。
光伏在温州新能源产业链布局中非常关键,也是基础比较扎实的一环,已逐步形成从制造端到应用端、从上游到下游紧密协作的完整产业体系。国家税务总局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根据行业、规模等特征为光伏企业分门别类,并根据企业需求,赋予相应标签,匹配对应的服务团队,提供标签化、专业化管理。
“资金标签”,助力研发生产提质
位于温州高新区的浙江光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光伏核心电子浆料——银浆产品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公司成立14年以来,一直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已具备银粉、玻璃粉、有机载体三大主材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
“光伏组件核心电子浆料就像人体的血管,能帮助新能源电池的储能单元储存、释放更多的电量。”光达电子负责人王中男介绍,该公司主营的银浆产品目前已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电子元器件、汽车等多个领域,产品占据国内市场10%的份额。
光达电子不断研发创新的路上,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温州高新区税务局为企业赋予了“资金需求”标签,联合科技部门对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并进行研发费用专项辅导,帮助企业及时享受税费优惠政策、快速获得融资贷款。今年以来,该局已辅导光达电子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800余万元。
“时效标签”,推动项目建设提速
在温州湾新区,坐落着全亚洲最大滩涂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温州泰瀚550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4.5亿元,占水域面积约4.7平方公里,实现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融合发展模式。
“我们积极响应‘双碳’行动,目前已在温州开发建设‘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多个光伏产业项目。”温州泰瀚项目开发商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朱信敏说。
近年来,温州中淳高科桩业有限公司600KWp二期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莱尔斯特温州中交科创园观光塔光伏幕墙BIPV项目等,在温州湾新区陆续建设投产,温州高新区税务局为它们赋予投产“时效需求”标签,提供从项目立项、建设到运行的全链条服务。在项目审批阶段,依托与不动产、市监等部门建立的“一链快办”体系,为项目审批提速30天以上。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依托辖区“助企红”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将税收政策融入其中实现一并推送,同时建立定点联络辅导机制,全流程跟踪服务保障项目顺利投产、平稳运行。
“上市标签”,提升合规管理质效
光伏逆变器技术能够将光伏发电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家庭可用的交流电,使其走进千家万户。成立于2019年的麦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及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仅用4年时间就在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完成超10亿元的Pre-IPO融资,估值超百亿元,成为2023年福布斯公布的新晋独角兽企业之一。
“我们正加紧开展储能系统核心技术与自动化替代技术研发,一方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提升生产效能,以更好应对光伏产业发展形势。”企业负责人朱京成告诉记者。
2023年7月,麦田能源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IPO进程。温州高新区税务局为其赋予“上市需求”标签,根据麦田能源出口规模大、研发投入大、固定资产投入多等特点,全面梳理企业容易发生的涉税风险点,为企业提供合规性辅导,帮助企业规范财务制度,解决其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税收问题,助力企业走稳走好上市之路。
据统计,温州全市2023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12.4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二,光伏装机量占全省近60%。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光伏装机量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65%,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税务报 2024年12月10日 版次:04 作者:许杰淳 本报记者 虞立教)
转载链接:https://ir.zhangyue.com/zybk/share/book?bookId=13031313&nextRowId=22&s=chapter_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