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致富,生活更“莓”好
发布时间:2024-01-12  15:15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建德市税务局 字号:[]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莓好人生”“莓有烦恼”……眼下,正值草莓销售旺季,冬日人人喜爱的鲜甜叠加互联网热梗,也让草莓的价格水涨船高,更有大批游客涌入“中国草莓之乡”浙江建德,体验采摘乐趣。建德是我国最早发展种植草莓的县市之一,目前已有1.5万余名建德莓农在全国各地种植草莓,产值达46亿元。国家税务总局建德市税务局精准聚焦莓农需求,持续开展助企助农服务,在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暖心帮扶上精准发力,助力莓农冲向“莓”好生活。


“数智草莓”提供高效服务

杨村桥镇是浙江省大棚草莓栽培的发源地,目前草莓种植面积约5000亩,莓农2028户,占全镇农户的34%;从事草莓产业经营的合作社24家,占全镇合作社41.4%,本异地种植面积2.5万亩,全产业链年产值超7亿元。智能玻璃大棚、立体无土栽培、动态数据控、机器人自动采摘,数智草莓工厂深度融合公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草莓大棚进行温度、湿度、成熟率等多项数据检测……近年来,杨村桥镇围绕草莓产业链,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引进技术团队,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立体化草莓种植及育苗系统。“相较以前,节约了四成人工、一半的灌溉用水,大大降低了我们经营成本,草莓产量也实现大幅度增长。”建德市杨村桥草莓观光休闲种植园负责人吴东良介绍道。每逢周末,前来种植园采摘草莓的游客众多。“不少游客要求开发票,我打电话给税务干部,他们视频连线辅导我通过‘数智草莓'开具发票,特别方便。”莓农翁大爷对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

据介绍,为破解莓农在兼营休闲农业过程中遇到的代开免税农产品发票堵点、难点,建德市税务部门积极探索草莓发票代开新模式,设计上线“数智草莓”钉钉数字化应用,帮助莓农开通线上代开免税发票服务,即开即享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资料精简率达100%,办理时长压缩95%以上。杨村桥镇副镇长叶骏表示,税务部门的下沉服务让经营主体发展后劲更足。“税务·企业·村社”的三方联动帮助杨村桥镇实现产业转型突破,草莓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2000多万元,农户增收1.5亿元,惠及28个行政村、3万余人。

标准化建设提升草莓“含金量”

前不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首批农业标准地改革典型案例,建德市草莓标准地成功入选。在寿昌镇山峰农业精品生态园里,有一个棚里的草莓不仅让人大饱口福,还大开眼界——黑红色的黑珍珠、红白双色的梦晶、白色的梦之莹、黄色的淡雪等色彩丰富的草莓品种抓人眼球。“这是我们生态园今年新引入的‘七彩草莓’,每公斤99元,市场反馈很不错。”山峰农业精品生态园负责人叶雪涛高兴地介绍道,除了“七彩草莓”“建德红”“建德白露”“越雪妃”等草莓品种,哪怕贵的卖上二百元一公斤,仍然能吸引消费者购买。

谈起引入“娇贵”新品种的底气,叶雪涛说,这离不开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他打开了话匣子,从科学种植、资源优势、“互联网+农业”等方面聊起税费优惠政策对草莓产业的支持。“建立生态园之初,公司周转资金较为紧张。税务干部上门向我们宣传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农技推广项目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手把手辅导我们申请享受。”叶雪涛说,“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的减免大大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让我们有更充足的经费投入草莓品种研发与种植中。”山峰农业精品生态园是建德草莓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建德市已构建起莓农家庭经营、村集体资源整合、合作社产销服务、产业化企业龙头带动等多层次统分结合经营服务架构。与此同时,建德市税务局聚焦草莓产业特点及运作模式,为龙头企业、合作社和个体户等分门别类梳理涉税关键节点及系列税费优惠政策,量身定制各类政策宣传手册,精准保障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网格化体系结出“共富果”

立冬一过,大同镇1500亩草莓基地的草莓渐次成熟上市。红的、粉的、白的...莓农细心地分拣着娇艳欲滴的草莓。杭州沃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大同镇较早种植草莓的企业,2023年前三个季度,该公司草莓种植规模200亩,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该公司创始人李建伟同时也是建德市草莓产业协会会长,他说:“作为一名基层农创客,我对涉农税费优惠政策和税费服务的感触很深。越来越多的涉税业务可以不出村办理,快速又方便。”近年来,大同镇采用“政府+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统一设计、统一流转、统一实施发展草莓产业,并于2022年建成建德市单体面积最大的1270亩的草莓标准园,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254万元,带动莓农增收7000余万元。为帮助草莓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建德市税务部门构建莓农网格化服务体系,将行政村划分为多维度的服务网格,按照“一人一格、一岗多责”的原则,匹配专业税务干部进行政策宣传,为莓农提供全流程服务,同时不断充实村社税务志愿者和特约监察员队伍,实现基础问题面对面解决、复杂问题屏对屏化解。“开发票、缴社保,咨询涉税疑难等,如今在村里的税务服务点就能解决。”李建伟说,“莓”好生活向前冲,全市已培育“草莓师傅6000余人,带动各地近5万名农民致富,户均年收入超过2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