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走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贡献更多“税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发布时间:2021-09-14  09:08 来源:中国税务报 字号:[] [] [] 打印本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构建和落实落细资源税、环境保护税、耕地占用税“多税共治”,以系统性税收优惠政策“多策组合”的绿色税收体系,引领企业向绿而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绘就浓重的“绿”底色。

税制引领

主动“求绿”的观念更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年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将“绿色”作为新发展理念重要内容。

紧跟国家重大战略,税务部门蹄疾步稳、扎实有序地推开绿色税制改革。

2016年7月1日,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绝大多数矿产品资源税由从量定额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河北省率先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采取水资源费改税方式,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纳入征税范围。

2017年12月1日,我国在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宁夏、陕西9省份启动水资源税扩大试点范围改革,连同之前在河北开展的改革试点,目前共有10个省份正在进行水资源的费改税试点。

2018年1月1日,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

2020年9月1日,由资源税条例升级而来的资源税法颁布施行,资源税征管遵循的法律级次更高、刚性更强,这为绿水青山拉起了又一张“保护网”。

随着一项项举措的落地执行,在助力污染防治方面,落实税收优惠与实施税收限制“双向用力”,资源开采、生产、流通、排放、消费“五环相扣”,以资源税、环境保护税、耕地占用税“多税共治”,以系统性税收优惠政策“多策组合”的绿色税收体系逐步确立。

绿色税收的“国家态度”,对企业形成了鲜明的政策导向。

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以资源税为代表,通过实行从价计征,建立税收与资源价格挂钩的直接调节机制,促进市场主体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并释放生态红利。

促使企业减少排放。以环保税为代表,针对不同危害程度的污染因子设置差别化的污染当量值,实行“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减排激励机制。这种制度设计,有利于引导企业改进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特别是高危污染物的排放。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无论是环保税还是资源税,抑或水资源税,每次改革都促使企业既算经济账,也算环保账,主动转变原本粗放的生产方式,走上加快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河北等10个水资源税试点省份,取用地下水水量占总水量的比例为33.5%,比改革前2016年的41.5%下降了8个百分点。

环保税法实施3年,每万元GDP产值对应的污染当量数从2018年的1.16下降到2020年的0.86,降幅25.8%。

一组组数据,成为政策引领企业走上节能减排之路的生动注脚。

“这说明以环保税为主体的绿色税收体系带来了明显的节能减排效应。”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司长练奇峰表示,“尤其是相关减税优惠政策,激发了企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性,有效引导企业从被动减排向主动减排转变。”

服务护航

企业“造绿”的水平更高

好的税制要靠有效的征管来落实。面对绿色发展新形势,税务部门以问题为导向,从实践探索出发,不断创新优化征管和服务举措。

征管机制更创新。以环保税为例,针对污染物排放具有瞬时性、隐蔽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征收环保税对污染物排放监测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实际,环保税法科学设定各方责任,最大程度凝聚税收共治合力,形成了“税务征管、企业申报、环保监测、信息共享、协作共治”的全新征管机制。

政策辅导更精准。税务部门依托征管系统信息,精准定位纳税人,“一企一策”一对一开展培训辅导,以问题为导向,面对面解答政策执行口径和申报实务中的问题,精准助力纳税人懂政策、能计算、会申报。

办税服务更贴心。资源税法施行后,税务部门简并了纳税期限和纳税申报表,增加按季申报纳税,最大限度减轻纳税人的办税负担。自今年6月1日起,资源税、环保税等10个财产和行为税税种合并申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现纳税人一次登录、一填到底,办税效率大幅提高。 (下转A2版)

为走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贡献更多“税力量”

(上接A1版)

这一系列举措,企业的感受最直观、最真切。

浙江省永嘉县百盛阀门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吴小燕以前每个季度申报环保税,要填报158条数据,花费两个小时。税务部门开通线上申报批量导出导入功能后,她只要两分钟就能完成。“和以前一税一表甚至一税多表相比,现在报税一表就能搞定,确实太方便了!”她说。

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为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指明了路径。

未来,可以预见,随着业务流程、制度规范、信息技术、数据要素等一体化融合升级,企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将获得更加智能、贴心的服务。

效应释放

持续“加绿”的动力更足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税务总局公布的有关环保税的两组数据格外受关注。一是目前我国环保税纳税人户数达46.2万,与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之初的26.7万户相比,增长了近一倍;二是环保税税额,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实现收入205.6亿元、213.2亿元、199.9亿元。这表明,企业污染排放量持续减少、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发展,绿色税制的正向激励效应已经显现。

滴水成川,聚沙成塔。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眼前显而易见的减税效应,绿色税制的精准实施,还形成了更大的税收杠杆撬动力量。

这种力量体现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效应。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资源开采企业。资源税法施行后,在减税效应激励下,企业放弃了长久以来的“采富弃贫”经营模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享受税收优惠,降低生产成本,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这种力量也体现为社会的环保效应。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绿色税制通过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让曾经的污染大户主动转型而获得“新生”,有效推进节能减排,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从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结果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5年。

立足当前,减税红利、发展红利,个体的绿色效应、整体的生态效应,都用生动的事实,让企业见证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力量,给企业未来持续“加绿”增添了巨大信心。有关机构发布的《2021A股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显示,992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对环保事业的投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放眼未来,随着我国进入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仍将是税务人的政治自觉。练奇峰表示,税务部门将一如既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走稳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贡献更多“税力量”。(中国税务报 2021年9月14日 作者:本报记者 李传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