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暖复工一线】系列报道七
义乌:看“世界超市”的“小老板”们如何逆势迎春
发布时间:2020-04-03  17:20 来源:浙江在线 字号:[] [] [] 打印本页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企业复工复产进入“下半场”。近日,“2020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正式启动,一系列便民办税的实招硬招更是为浙江企业的复工复产复销按下了“加速键”。浙江税务部门通过高效精准的政策落实、全面铺开的“非接触式”服务、驻企服务员的贴心帮扶,更大范围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加速企业发展的“春天”早日到来。在全省多地,不少企业也在发挥主动性,加班加点赶订单、保市场,在复工复产的“阳春三月”里抓牢发展机遇,传递发展信心。


浙江在线4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庞舒青 通讯员 杨旭东 朱菲菲)2020年的开春对于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们而言充满挑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范围暴发,海外需求骤减,交易频遭延期,客商流动受阻,新的订单断档……尽管全球市场面临阵阵寒意,在国际商贸城里,20多万个经营户以及背后连着的200多万家中小企业迎难而上,经历淬炼的小商品市场,正在悄然寻回春天。

3月以来,这个“世界超市”目前保持着每天10万人次的客流,整体开门率达到了93%,快递业务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日均水平。这群生命力顽强的小老板们,究竟是如何转危为机,逆势迎春的?

税费政策红利为复工商铺“雪中送炭”

阳春三月,本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开春旺季,但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国际商贸城内部的氛围较往年冷清不少。记者看到,不少摊位虽开着门,但摊位里的店员却往往比顾客多。

在一区东辅房主要经营玩具进口和自有品牌出口生意的曹小刚坦言,开工后复销形势依然严峻,一个月光店面租金和人工开支就60万元左右。

“受疫情影响,生意难做”,经营礼品织带的陈柏顺也感叹。他在市场里有5个摊位,其中4个达到增值税“起征点”以上。复工后,他的摊位需要7名店员,每人每月的开支在4000元上下。

曹小刚和陈柏顺绝非个例。据了解,对于小商品市场绝大部分个体户,房租、员工社保和水电费是最大的成本。

“幸好疫情期间国家出台了扶持个体工商户的税费优惠政策,这几年来税收政策对市场发展的支持一年比一年大。”陈柏顺说,“按照最新政策,我的社保费可以减免1万多元,增值税减免3万多元,省下的钱相当于一个季度的人工费用。”陈伯顺介绍说,全省实行的“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共克时艰行动,让他松了一口气,他告诉记者,小商品市场对租金也作了减免,算下来也有2万多元。“对我来说就是雪中送炭,税收优惠来得很及时。”

图为义乌税务干部在国际商贸城个体户的摊位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并介绍最新税费优惠政策。

“税收大数据帮助我们抓住转机”

“大家看到这款衣架可以防滑落,整体款式都非常新,现在是复工酬宾,点击下单还可以参加满减活动……”这是最近发生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专营衣架商铺的一幕,义乌市星茫璀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网红”主播董瑞正聚光灯前“直播带货”新款衣架,目前销量已达到一百多箱,货值三四十万元。事实上,就在一周之前,这批质优价廉的衣架,也刚遭遇了一场外贸退单风波。

“之前我们主要做外贸订单,但现在国外疫情严重,不少长期合作的国外采购商直接撤单,导致货物堆积,资金链吃紧。而且这种情况不止我们一家。”商铺老板黄洪鸣介绍,遭遇退单之后,他们开始把眼光放得更远。特殊时期,就要开拓内销市场。眼下,无法和客户面对面交易,又正是转型做线上交易的契机,但是苦于没有渠道,一时之间不知从何下手。 

“多亏有税务部门的牵线搭桥。”黄洪鸣介绍,税务干部走访掌握困难后,很快就通过系统数据匹配,帮忙找到了直播企业。双方很快达成合作意向,顺利开拓了新市场。

义乌小商品市场外向度极高,海外订单的多寡,直接决定着众多小微企业的生死。然而在全球商贸停滞的不利因素下,主营外贸的小老板们直言“闪了腰”。面对疫情,义乌推出促进市场繁荣第一批20项行动,涵盖拓展上游产业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等8个方面的内容;税务部门则巧妙运用“税收大数据平台”监测分析,精准筛选出上下游相关企业,双向对接、迅速打通供应链。

“现在网红直播每天进驻到我们摊位,不仅把我们的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还吸引了一些下游采购商。”黄洪鸣介绍,就在当天,一位山东采购商通过关注线上直播,达成了一笔1万多元的采购意向。

“非接触”办税为开辟线上市场加速

如果把小商品市场的个体经营户比作“草根经济”,那么这场疫情则考验着这个群体适应环境的“韧劲”。疫情倒逼之下,小老板们纷纷打破惯性思维,寻求创新思路。

“坐以待毙从来不是我们的选择,有希望,就要努力去试一下。”做了30年服装生意的陈志强道出了大多数经营户的心态。在他的手机里存了几千个外商的微信,很多都是十多年的老交情。这段时间,他变身“线上主播”,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新产品,告诉全球的合作伙伴:义乌仍是货源充足的“世界超市”。

“越早填补线上空白越能占得先机。”楼文敏在一区市场经营礼品辅料已有20多年,经历过非典、金融危机的考验,每次都能在困境中突围。如今在疫情下,楼文敏决定重新布局线上产业,并重金聘请高级设计师创新样式、做产品包装和推介计划。楼文敏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眼下的“空档”正是创新转型、厚积薄发的良好契机,一旦疫情好转市场拐点来临,手里的新款式和新产品一定能抢占先机、赢得市场。

“税务部门这几年也在布局一系列的‘线上产品’,比如电子发票啊、电子税务局啊。”楼文敏说,疫情好转,销售量也逐渐加大,电子发票刚好满足需求。销售单子一出,电子发票就到买家的邮箱了。“而且申领发票跟手机充值一样方便,电子税务局里点一点,票量就‘充’满了。”楼文敏表示,尽管很忙,但依靠“非接触式”办税服务,他在税务方面花费的时间和心思却不多。

不等不靠,正是义乌“草根经济” 顽强生命力的韧劲所在,而敢为人先,则是众多义商的精神内核。在自我“造血”和外界“输血”的双重作用下,“草根经济”迎来逆势生长:2月18日市场开市以来,义乌共诞生7749户市场主体,最高峰时一天新增1000余户,超过去年最高峰状态。(浙江在线 2020年4月3日 通讯员 杨旭东 朱菲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