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10月餐饮收入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点亮“夜经济” 消费添活力 关键词
10月餐饮收入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点亮“夜经济” 消费添活力
发布时间:2020-11-24  09:39 来源:中国税务报 字号:[]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国家统计局11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市场销售连续三个月同比正增长。餐饮收入4372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转正。消费市场继续改善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其中“夜经济”为拉动餐饮和消费市场复苏注入了新动能。

夜色烟火亮起来

“炒栗子、烤白薯,酸汤水饺,热炒凉皮,我都要吃个够!”走在西安大唐不夜城的街上,来自北京的游客夏明琪兴趣盎然。

“十个鸭油烧饼、一份烤鸭,带走!”安徽省蚌埠市淮河路步行街庐州烤鸭店的服务人员正在熟练地为客人打包。

疫情缓解,市场复苏,各地夜市热起来。对于市民及游客来说,“夜经济”是享受‘吃喝玩乐购’一条龙服务,品味一座城市文化品质的最佳检验地。

“城市夜晚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国军认为,“当下,发展夜间经济,符合消费升级的需求,能够推动休闲、娱乐、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夜间经济释放的能量,正在为疫情之后的消费升级、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提供支持。”

“夜经济”品质树起来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浙江湖州因地谋划“夜市、夜娱、夜播、夜食、夜游”城市特色IP,打造高品质不夜城,夜市客流超120万人次,拉动销售额75亿元。

北京故宫首开夜场,“成都之夜”有音乐文创、书店夜读,上海老建筑院落中的轻餐饮大受中外游客欢迎……“‘夜经济’消费模式已升级延伸到实体零售的各个链条,作为中国城市竞争‘新赛道’,已经从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表示,以往“夜经济”更注重单一消费业态的培育,而今通过产业融合营造多元消费新场景,已成为中国新一轮商业模式竞争的突破口。

“夜经济”的消费规模有多大?在蚌埠市淮河路步行街区域,50%以上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在浙江,全省有700多个商圈和31条步行街,今年1月~9月前10位商圈零售商户、前10位步行街零售商户夜间消费比重均超过50%。

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今年9月,各地夜间消费较今年2月疫情最严重时上涨了439.4%,较去年同期上升37.2%,超九成城市夜间消费总额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夜经济”能否繁荣?繁荣多久?生命周期取决于其品质高低。“众多小店汇聚成大市场,需注意提升其服务水平。”业内专家表示,各城市夜间经济应与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促进中小商家的数字化发展。

“城市能级不同,‘夜经济’的发展路径也应各自不同。应把‘夜经济’发展与国土空间、商业网点、城市交通规划等有效衔接,树起不同城市自有的‘夜经济’品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刘水杏认为。

一些城市已着手行动。杭州正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宁波在早些年出台的“月光经济”政策基础上,启动“2.0”版本的发展规划;温州市已出台“夜经济”相关规划;浙北小城长兴邀请复旦大学制定了“夜经济”进一步提升规划;更多的城市通过试点、培育,把“夜经济”规划谋得更深、做得更实。

税务添力强起来

“夜经济”火起来的背后,有着税收的支持。

“税务部门上门来教如何开具电子发票,我们能腾出更多力量放在游客身上,现在的生意好多了。”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大桥下星光码头的老板邱怀宇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忙着将外卖交给骑手。

晚会、露营、美食、民宿……作为“夜游楠溪”的重头戏,浙江永嘉县岩头古镇的楠溪江滩地音乐公园和丽水街成了夜生活的网红“打卡地”,目前日均流量7000人次以上。“今年第三季度,永嘉过夜游客环比增长38%,线上住宿销售总额环比增长41%。”永嘉县民宿行业协会会长徐成龙介绍。

熙熙攘攘的游客让永嘉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戴锦鸥感觉踏实,“受疫情影响,上半年的收入锐减近7成。”戴锦鸥介绍说,“前三季度顺利享受各项优惠减免60多万元,利用节省的资金我们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快推进音乐公园游客中心、数字诗路驿站建设。有税收支持,我们一定能顺利‘过冬’。”

苏州市吴州区湖滨路上B02摊位的王爱良正忙得不可开交,4个月前,王爱良面对空荡荡的厂房和停摆的海外市场焦虑不已。“我们开拓国内市场时税务部门帮了很多忙,目前恢复了近75%的订单量。”她销售的爱辉制衣西装所在的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税务部门主动筛查“出口转内销”对接方,帮爱辉制衣拿到了18000套工服订单。

税收支持也促进了就业。

“我们上半年的税费支出减少了39.94万元,现在经营情况不断好转,每日客流量达2780人次,营业额达到880万元,正打算招收一批新员工。”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三瓜公社财务负责人胡莎莎说道。

在淮河路步行街夜间摆摊的老郑算了一笔账:“一个晚上就有两三百元的收入,比原来在厂里上班收入还高!”根据淮河路步行街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今年7月~8月,在常规商户之余,步行街辖区平均每天摆放850余户临时地摊,吸纳就业3000余人。

公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超2万亿元,帮助1.3亿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扛住疫情冲击;1月~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中国税务报 2020年11月23日 版次:07 作者:李竹娜 本报记者 王善宏 虞立教 许蒙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